2010年2月28日

東野圭吾《徬徨之刃》


  題名:徬徨之刃
  著者:東野圭吾
  譯者:劉珮瑄
  出版:皇冠叢書

  或許他應該自首,
  但地獄般的畫面,
  一幕幕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或許他不如尋死,
  但復仇的血刃始終支撐著存活的信念!
  長峰為了替慘遭不良少年蹂躪致死的女兒
  復仇,殺了其中一人後逃亡.媒體以家屬
  復仇殺人為題大肆炒作.到底家屬有沒有
  制裁兇手的權利?最後的結局將會是....

  妻子死後,你獨自一人扶養女兒,某日她穿著你新買給她的夏季浴衣,高高興興地出門看煙火,未料卻一去不回.幾天後你接到警察的電話請你去認屍,當白布在你面前掀起的那一刻,你確定你已失去了你活在這世上唯一的動力.在警方還一無所獲之際,你接到了一通不明電話,那個不明人士清楚的告訴你,殺害你女兒的兇嫌的名字及住所,你的選擇會是告訴警方還是自己去一探究竟?

  長峰...選擇了後者.因為兇手如果未成年,將依少年事件處理法所規範的一切都無法被公開,也不會被判重刑.他不只是希望兇手被逮捕而已,他真正的願望是讓兇手能體會到自己的憎恨與悲傷,他要他們徹底知道他們所犯下的罪有多重.

  長峰依照電話留言指示找到了鑰匙,進到了屋內,尋找著留言者所說的證據錄影帶,他的目光很快的被幾卷散落的錄影帶所吸引,尤其是其中一卷標籤上寫著:八月、煙月、浴衣的錄影帶,他顫抖著將錄影帶放入錄影機中,反覆調整呼吸兩三次之後才提起勇氣按下了播放鍵.然而映入眼簾的影像卻令他痛徹心扉,痛苦不堪.他流下了眼淚,一想到妻子留給他的遺物、自己一直把她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這世上唯一的、才十五歲的寶貝女兒,竟被兩個只能稱做是畜生的人渣蹂躪,他就快瘋掉了.他不斷將頭敲向地板,好保持清醒也借此緩和自己的傷悲.

  就在長峰悲痛著接受了眼前的事實之際,玄關發出了聲響,有人回來了,長峰並不打算逃走,他抄起了眼前所看到的菜刀躲了起來,在發現進來的人即是錄影帶中的少年之一時,毫不猶豫的將菜刀刺向少年,在少年斷氣之前長峰問出了另一名共犯的下落,長峰不斷地刺著少年,在他斷氣之後,但長峰內心的憎恨卻完全沒有消失,他明白怎麼做也改變不了什麼,但他無法什麼都不做任自己不斷苦悶下去,於是他做了決定,他要自己為女兒報仇.為了報仇,長峰捨棄了一切展開一段逃亡和尋人的旅程...

  這本書其實算不上是推理小說,因為它並不具備推理小說所應具備的要素,讀者並不需要從各項線索中抽絲剝繭來找出兇手是誰,也沒有難解的手法或密室之類的疑難雑症,讀者要做的就是一頁一頁的翻下去,看看最後是長峰先完成了復仇還是在復仇之前便被警察逮捕,如此而已.

  對推理小說迷而言,這本書很難有什麼好評價,就連負責導讀的律師.推理評論家李柏青先生都在他的網誌(按此鏈結)裡提到:若以讀者身份來看,這部作品是東野圭吾的作品中比較差的一部,作者為了要突顯法律的矛盾,用了太多「匠氣」去描寫那個「仇恨」,結果使得小說失去了原本企圖的寫實風格,變成很扁平又不夠刺激的「你追我趕」而已.作者用了一套十分制式的方式去描寫那個仇恨,作者要創造的是一個最完美、可以承載最大容量仇恨的溫床,但就因為太完美,那仇恨反而就像白紙黑字的兩個大字而已,理性看得到,但情感上感覺不到。

  對以解謎而樂的推理迷而言,或許是如此,但對蕾塔而言,正統的本格推理有其迷人之處,然而反映社會現狀的社會派推理小說,更能深入人心.蕾塔猜想作者是想借由小說來突顯少年法可能成為少年犯罪者的保護傘而失去了最初立法之用義,這麼一來作者的那個超完美的設定也就不奇怪了,加害者與被害者之所以不能是評論家所提出來的設定,是因為加害者必須是完全不能獲得同情的存在才能突顯法律的不完備.確實不是所有的犯罪者都是十惡不赦的,但的確是有著十惡不赦的犯人存在的吧?如果連這樣的人都要保障,那麼法律究竟是在保護被害人還是加害者呢?

  其實以少年法作為故事背景的推理小說並不是只有徬徨之刃,本格推理大師土屋隆夫在米樂的囚犯乙書中也借由主角對少年法提出了控訴.只不過一向堅持『推理小說就是除法的文學!』,「事件」除以「推理」等於「解決」,本格推理絕對不能有絲毫交代不清或是留下矛盾、疑團的地方的土屋隆夫沒有忘記自己所堅持的原則,一個又一個的謎團、牢不可破的不在場證明,讓讀者過足了推理解謎之癮.

  對蕾塔來說,東野筆下犯下十三起性侵案的少年,比較像是愉快犯,對他們而言,他們是在享樂,完全沒考慮到這是犯罪及可能面對的後果;但土屋筆下的少年犯,則是清楚未成年的自己在少年法的保護下,不論做了什麼事,都不會被判重刑亦不會被公開,就算真的被抓了也只要在少年監獄裡裝乖兩、三年出來之後又是嶄新的人生,所以有恃無恐的抱持著在成年之前做什麼都沒關係而犯下性侵案件.

  不管是何者,都很可惡吧?也難怪讀者會對復仇的家屬心生同情,雖然心裡很清楚那樣的于法不容的,但卻暗自希望他們能復仇成功,大概是這樣的共鳴讓徬徨之刃在日本狂銷超過一百五十萬冊,還改編成電影,在電影的官網裡有一段東野圭吾的文字,開頭就告訴讀者,他自己也不清楚為何會寫出這本書,而看過試映會的民眾的共同感想都是--何謂正義?



追伸:感謝評論家李柏青先生應允Rita在日誌中引用他的網誌內容,看完這篇日誌的你,別忘了去一下李先生的網誌觀看完整原文唷!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