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

[試讀]布萊恩.史蒂文森《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收到出版社寄來的試讀本,稍微先翻閱了目錄頁及最後一頁的作者附註,雖然簡短,但能大致了解本書的議題是在探討冤獄與死刑,不得不佩服出版社在目前的社會氛圍下,出版此書的勇氣。

  連續的隨機殺人及弒親事件,讓台灣社會瀰漫著一股哀傷與憤怒的氣息,而司法審判結果的不符民意期待,更讓民眾對司法的正義感到失望,最終導致「廢死」與「反廢死」的對立卻忘了根本的問題-司法存在的意義並不是簡單的二分法可以闡述的。

  56歲的布萊恩.史蒂文森,人生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為需要各種法律協助-特別是遭受錯誤的指控與定罪的人,辯護及奔走。本書是他三十年來的案件紀實,以被錯誤定罪的「華特.麥可米利安事件」為主軸,穿插其它真實的案件,集結成冊。其內容令人訝然,原來、法律所建構的正義是如此的不完美;原來、自由平等的美國,一點都不平等,許多人在未站上法庭之前,便因其膚色、種族、財富、地位而無法獲得公平審判。

  以「華特.麥可米利安事件」為例,華特的原罪是身為黑人卻與己婚的白人女性有染,導致他成為警方在急於破案下的待罪羔羊,警方不惜捏造不實目擊證言、無視所有有利於華特的證據(包含複數人提供的不在場證明),也要將之起訴定罪。而清一色的白人陪審團以及正義的天秤早就將傾向某一邊的法官,也毫無疑問的接受那漏洞百出的證言,在沒有任何實質證據下(凶器等)判處華特死刑。即便後來證人良心發現翻供,承認自己的目擊證詞全是假的,法官也能以:沒有證據能證明目擊證人最初的證詞是假的為由,駁回再審請求。總之,這是個荒謬到讓人不敢置信,這居然會是真實事件的審判。

  經過六年努力,布萊恩雖然成功讓華特無罪釋放,然而,華特卻因為這場不公的審判失去一切,即便最後法院還給他清白,在世人眼中,他仍是「犯罪者」,晚年的華特因失智症而需介護時,有不少養護中心便以此為由拒絕收容他,可以說華特的一生都因為這場不實的指控而毀了。

  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法律的條文再多,也有其不足之處,人贓俱獲的現行犯,罪證確鑿,犯罪事實明白,但非現行犯呢?誰又能保證定其罪的證據不曾經過人為操弄?縱然法律無法完美,也不該將這不完美視為理所當然。

"我覺得有必要對大眾解釋,華特究竟教了我什麼。華特讓我明白,為何我們得改革這個對待有錢的犯罪者比窮困的無辜者更好的刑事司法系統。一個把需要法律協助的窮人擋在門外,把財富與地位看得比罪責更重的系統應該要改變。華特的案子教會我,恐懼與憤怒會威脅正義;它們可能感染整個社區、整個州或國家,讓我們變得盲目、不理性且危險。……我告訴大家,華特的案子教會我,死刑的議題並不在於人應不應該因為自己犯下的罪而死。在這個國家,關於死刑真正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應不應該殺人?"~~摘自「尾聲」一章

當你評斷一個社會的特質,不是看他們如何對待他們社會中的富人和權貴,而是看他們如何對待社會中的窮人,被譴責者,和監獄中的囚犯。因為就是在這樣的關聯中,我們開始真正深刻地去了解我們究竟是甚麼樣的人。~~by 布萊恩.史蒂文森

破TED紀錄鼓掌最久的演說--布萊恩.史蒂文森:我們需要談談不公
https://www.ted.com/talks/bryan_stevenson_we_need_to_talk_about_an_injustice


         題名: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Just Mercy: A Story of Justice and Redemption
         作者: 布萊恩.史蒂文森  Bryan Stevenson
         譯者:王秋月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06/04


博客來書介:

  在這世界的大多數地方,
  貧窮的對立面並不是富有,
  而是「正義」。

  那起案件發生在阿拉巴馬州門羅維爾,一個因《梅岡城故事》聞名的小鎮。1986年,該地最繁榮的城區發生了一起搶劫謀殺案,一名年僅18歲的白人女性被發現陳屍在洗衣店內,震撼了整個小鎮。

  冤案主角華特.麥可米利安是非裔美國人,他的婚外情對象是名白人女性,此舉完全違反了當時美國南方對於跨種族戀情的禁忌,以致儘管沒有案底,卻為他招來巨大且致命的麻煩。案發後沒多久,他旋即遭警方以另一假託的指控逮捕,盤問少女命案的細節。在遲未偵破的時間和輿論的壓力下,警方刻意忽視對華特有利的證據,並設計捏造完全不足採信的證詞,草率地將謀殺罪名加諸其身,將他送入死牢。

  甫踏入法律行業的布萊恩.史蒂文森協助這起案件時,受到來自執法人員的諸多刁難,甚至是來自法官的嚇阻,讓他見識到我們所以為的正義,原來也有不完美之處⋯⋯

0 意見:

張貼留言